现在在阿拉伯国家的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了中文课程这让我萌生了学习汉语的主意
兰州12月10日电 (王牧雨)“她给予了我温暖的家庭,由于我的妻子,我国成为我的第二故土。”来自也门的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讨生米都近日承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在我国肄业,他不只收成了丰厚的知识,更因兰大结缘了自己的妻子。
本年24岁的米都来自也门伊卜市,采访期间,他用一口流利规范的中文向记者叙说起他与我国的故事。
米都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很早就与我国人开端打交道,也常和年少的米都提起我国。米都看过不少我国电影,他说很喜欢看成龙和吴京两位我国演员的电影,对我国功夫和文明也非常感兴趣。
米都说:“我从小对我国一直有很好的形象,觉得这个国家很了不得,乃至咱们一直说‘知识,虽远在我国,亦当求知’。”
“现在在阿拉伯国家的许多中小学都开设了中文课程,这让我萌生了学习汉语的主意。”米都标明。
2017年,高中毕业的米都,踏上了梦寐以求的赴我国肄业之路,来到兰州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
初到我国时,性格外向的他很快就融入了当地日子。米都也常因自己的“外国人”面孔,被身边人“搭讪”,他非常愿意介绍自己的国家和文明,当起了“外交使者”。
“刚来我国的时分,发现人们有时分打招呼的方法会用‘你吃了吗?’。后来我了解了我国文明之后,才意识到这是打招呼的一种方法。”米都说。
在兰州学习期间,《读者》杂志成为他最热心的课余读物。他说,这本杂志不只让他学习了汉语,更让他了解了许多我国故事。他标明,阿拉伯国家和我国的民间文学有许多共通性,比方《阿拉丁神灯》和我国故事《聚宝盆》在故事情节上就有许多相似性。
关于在兰州日子了六年的米都来说,牛肉面成了他的最爱。现在,他和许多当地人相同,一天从吃一碗“牛大”打开,也有了自己经常去莅临的牛肉面馆。
除了收成学业和爱情,米都运用课余时间游历了我国许多美丽的当地,重庆、云南、敦煌等地,这些旅游阅历让米都见证了我国的大好河山,体验到我国多彩的文明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旅游时,我会选择高铁,和火车不同,高铁的速度很快,很平稳舒适。”米都说,在我国,他体验到许多便利便当的交通方法,让他感受到了我国的现代化开展。米都标明,也门和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建议下有许多协作,首要会集在基础设施改进、港口制作和动力领域方面。米都希望以后能在也门坐上我国制作的高铁。
未来,米都的希望是回国当一名中文教师,一同翻译两国的文学作品,让两国人民愈加了解互相的文明。(完)